隨著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工業化生產引發的氣候變化及臭氧層消耗、有害物質濫用及廢棄物隨意處理、能源浪費及資源短缺等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對此,世界各國紛紛采取行動,為促進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尋找有效解決途徑。如何控制電氣電子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的污染成為國際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在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2003年1月發布“關于在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2002/95/ec,稱為歐盟rohs)之后,諸多國家及地區紛紛跟進并予以應對,美國和日本先后在現有有毒有害物質管理法規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電氣電子設備有害物質的控制規定,更進一步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一場綠色制造革命風潮。中國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稱為中國rohs,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為落實好《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合格評定制度,促進認證認可服務于電子信息行業、服務于污染控制工作,國家認監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密切合作,從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性地建立了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認證制度,為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合格評定體系提供了一套政策上銜接、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解決方案。
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認證(以下簡稱國推污染控制認證)工作是我國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工作的深入、穩步推進;同時,國推污染控制認證制度的推出也是我國認證認可領域一次新的嘗試,是完善國家統一推行的自愿性認證制度的重要里程碑。
一、 項目概述
1、認證依據
2010年5月18日,國家認監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編制發布了《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認證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作為國家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國推污染控制認證活動的依據。2011年7月,國家認監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認證目錄(第一批)》、《國推污染控制認證限用物質應用的例外要求》及《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認證實施規則》(編號:cnca-rohs-0101:2011)。按照認證實施規則的有關規定,國推污染控制認證依據gb/t26572-2011《電子電氣產品中限用物質的限量要求》規定的限值和拆解要求以及gb/t26125-2011《電子電氣產品六種限用物質(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測定》規定的檢測方法開展。
2、適用范圍
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認證產品目錄》中的整機、組件、部件及元器件、材料等電子電氣產品,主要包括計算機、與計算機連用的顯示設備、與計算機相連的打印設備、電視機、移動用戶終端和電話機等整機及其配套產品。
3、認證特性
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的實質是依據標準,對為減少或消除電子信息產品中所含有的六種有毒有害物質或元素而采取措施的有效性予以證明的合格評定活動。其規范的有害物質主要包括鉛(pb)、汞(hg)、鎘(cd)、六價鉻cr(vi)、多溴聯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等六類,除鎘的限值為100ppm外,其余各有害物質的限值均為1000ppm。
4、認證模式
(1)模式一
型式試驗 + 獲證后監督(適用于部件及元器件產品、材料產品)
(2)模式二
抽樣檢測 + 獲證后監督(適用于部件及元器件產品)
(3)模式三
優化檢測 + 獲證后監督(適用于整機產品和組件)
(4)模式四
抽樣檢測 + 初始工廠檢查 + 獲證后監督(適用于所有產品)
二、 項目開發過程
1、參與國家政策制定
北京賽西認證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cesi)認證中心,早在2003年,cesi就關注到歐盟rohs指令的出臺及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與此同時,原信息產業部也在著手中國rohs的研究,以應對歐盟rohs指令,開展國內的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工作。2004年,通過在該領域的多次溝通與交流,cesi正式成為原信息產業部相關工作的重要支撐單位,協助《管理辦法》的起草,并承擔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標準工作組秘書處及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技術促進中心的工作。
《管理辦法》在起草過程中充分吸納了采用合格評定手段推動污染控制工作的理念,并明確提出“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對納入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目錄的電子信息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
2、試點先行
為了更好地推動《管理辦法》和相關配套標準在行業內的貫徹和落實,探索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認證的有效模式,2007年年初,cesi受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的委托,在全國范圍內針對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現狀、檢測和認證情況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由機構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產品認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試點工作。原信息產業部和國家認監委的主管領導表示,“在《管理辦法》和配套標準發布的初期,選擇自愿性產品認證的方式,在積極推進《管理辦法》和行業標準的貫徹的同時,逐步積累標準驗證、試驗檢測和產品認證的實踐經驗和慣例,為后續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目錄的制定以及ccc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開展奠定良好技術基礎”。
試點工作期間,cesi認證中心做了大量的技術準備工作。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準備,第一批申請認證的廣州金發等5家企業的20余個型號的產品,經過了申請受理、樣品檢測、過程控制能力的檢查、檢測報告提交,作出認定決定、頒發認證證書這一套完整的合格評定程序,向社會推出國內第一批中國rohs認證獲證企業,實現了“中國rohs”認證“零”的突破,其社會效應不僅體現在對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綠色環保產業鏈的形成起到的牽引和示范作用,也為實現電子信息產業污染控制工作“二步走”的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相關方參與
隨著機構自愿性認證的順利推行,基于污染控制認證所具備的政策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國家認監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始探討推行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的可行性,并隨之制定發布了《實施意見》,標志著國推污染控制認證制度的正式推出。2010年8月,為確保國推污染控制認證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得到規范、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國家認監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組建了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認證技術專家組,負責國推污染控制認證技術文件的制定及相關技術支持。
該專家組由來自政府機關、認證機構、實驗室、行業協會、研究院所以及整機、組件、部件及元器件、材料等各級產品制造商的相關方專家組成,充分保證了國推污染控制認證各級技術文件的科學性、完整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專家組的支持下,國家認監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陸續發布了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的產品目錄、例外要求、實施規則等文件,并明確了認證所依據的國家標準,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由此正式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三、 制度特點
國推污染控制認證是我國推出的首個由國家統一推行的自愿性認證制度,是我國自愿性認證的一次有益嘗試。其本質屬于對電子信息產品材料中有害物質化學特性的分析和評價,由于組成產品的每種材料均可能對最終成品產生影響,產品的化學組成在產業鏈中形成了“逐級傳遞”的特征?;趧撔鹿ぷ魉悸?、合理建立制度的考慮,污染控制認證立足于源頭材料的管理,并通過第三方認證的手段對供應鏈各環節的污染控制體系予以促進和良性引導,保證污染控制認證得以順利推動并逐步獲得行業認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認證成本、確保結果有效、合理控制風險是制定相關規則和認證模式的總體方向。
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的特點可簡要歸納如下:
1、認證范圍寬泛
國推污染控制認證范圍涉及電子材料、元器件、部件、組件和整機信息產業的全產業鏈,對產業影響大,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目錄重點突出
第一批認證目錄即充分體現了《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調整的范圍及第一批《重點管理目錄》的產品,又兼顧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調整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為本認證制度與鼓勵政策的銜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認證模式靈活多樣
在“寬進嚴出”的大原則下,根據不同類別產品的特點,選取和確定不同的評價要素,設計了四種認證模式,突破了傳統上第五種認證模式認證制度的管理思路,業界認同度高。
4、創新評價方法
針對產品檢測,只有一個認證模式采用了傳統意義上的型式試驗的方式,其他三種認證模式均采取xrf掃描加高可能性物質的抽樣檢測方式。產品的檢驗方法上打破傳統產品型式試驗的模式,降低了產品評價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對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5、強化證后監督
根據產品化學特性的特點,每一種材料的不符合均可導致產品最終的不符合。鑒于產品的化學特性在產業鏈上逐級傳遞的特征,關注所有的上游材料的一致性才能確保下游產品的最終符合性是認證制度在設計和實施時要解決的關鍵環節。本項認證制度打破了傳統意義上針對關鍵件控制實施的一致性審查的思路,證后監督采取對產品的抽樣檢驗(包括供方產品)加上生產廠的污染控制保證能力監督檢查(必要時進行),以及認證機構對其認證的產品實施有效的跟蹤調查的方式。
6、逐級采信原則
通過下游產品采信上游產品認證結果的模式設計,既體現了產業鏈中產品的化學特性逐級傳遞的特征,又充分考慮了認證成本對產業鏈各環節的影響。在提高工作效率、確保認證結果有效性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認證成本。
四、 實施效果與制度采信情況
截至2014年底,北京賽西認證有限責任公司累計發放國推污染控制認證證書1538張,涉及企業159家。從產品供應鏈的源頭開始,即從電子材料、元器件及部件、組件到整機產品逐級推廣認證,不僅獲得了企業較高接受度,也通過開展認證幫助中小企業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和加強內部管理,從而達到有效管控6種有害物質含量的要求。
作為一種由國家統一推行的認證制度,《實施意見》中明確了國家認監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應采取措施鼓勵、支持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對其生產、銷售、進口的電子信息產品申請國推污染控制認證。鼓勵政策包括:采取推動認證結果的采信、爭取財稅部門各種扶持鼓勵政策、爭取國家政府采購部門優先進行政府采購、推動認證結果的國際互認和制定相關措施,促進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等。從2012年開始,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出了能效之星評選,國推污染控制認證被列為加分項。上述政策有效促進了國推污染控制認證制度的推廣。
目前,《管理辦法》正在進行修訂,產品范圍將擴大,有關合格評定的描述將修訂為“按照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合格評定制度進行管理”;同時,國家認監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在持續推動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配套的基金減免政策,擬對通過國推污染控制認證的產品進行基金減免。作為國推自愿性認證的先行者,國推污染控制認證仍將穩步持續發展。